古人云: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,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扶贫政策仿佛一场好雨,洒进了贫困群众的心中,让他们享受到滋润与甘甜。忆起扶贫工作,从一开始,其中的点点滴滴便如苍穹下的繁星,闪烁夺目。2017年初,春寒料峭,按照夹河镇党委、政府的统一分工安排,我来到孙家沟村任驻村帮扶干部。作为最基层的一名乡镇年轻干部,我的经历并不丰富,驻村的近两年时间,不仅增长了我的生活阅历,也给予了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。
来到贫困户柯昌国家里之前,我对贫困户家里的情况有一些了解。母亲和父亲已经80多岁高龄,儿子在武汉读大学,本人也是患有重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,他们的房屋有些破旧,小小的院子,院子旁有一棵树。地上稀疏的晒着一小堆玉米。夫妻俩在院落边专心的整理玉米,晒干的玉米棒摊开在地上。丈夫有重病,做不了体力活儿。但是他依然在忙碌着,把玉米粒一粒粒剥落。我坐在他们旁边,顺手也拿起一个玉米拨弄着。
现在他们最操心的不过是唯一的正在上大学的儿子,所谈的大都和孩子们有关。孩子们学费、生活费总是让他们一筹莫展。烦恼的事情很多,不过丈夫只是轻描淡写的提及了自己的伤痛,原来妻子腰椎还有问题,疼痛时无法动弹,有时实在没钱治疗,就忍着。夫妻俩的唯一的希望和心思,都在孩子身上,言谈之间的担忧全然没有考虑到他们自己。
看到此情此景,我的内心五味杂陈,同情、忧虑、敬佩。我们常常赞美破茧而出的蝴蝶,悬崖边绝壁上生长的盛开的鲜花,因为他们代表着一种力量。而现在,在这对夫妻身上,我也看到这种力量。看到了一个父亲在久病的剧烈痛苦中镇定如常,看到了一个母亲默默的承受生活的困境。她的身上所带有的坚强和勇敢,广大劳动人民的身上总有这样闪光的品质,带着愚公移山的精神,用自己的方式刻画人生的画卷。
我思考着种种能够帮助他们的方法,医疗费用花费了不少的钱,现在还欠着债,我向他们讲解了大额医疗补贴政策;向他们讲解贫困生助学的政策也跟他们提及……对于能够享受到的扶贫政策,他们特别感恩,嘴里不停说着感谢,孙家滩电站资助的助学金也解了每年开学的燃眉之急。他们微笑的脸庞上,眼神真挚而又清澈。
走在路上听到村书记又说起昨晚惊心动魄的一幕,患有精神病的舒荣群突然犯病口吐白沫,邻居及时拨通了村书记电话,村书记立刻将其送往了十堰医院进行抢救保住了性命。说起舒荣群一家,全家患有精神病,母亲和弟弟常年靠药物维持,全部依靠低保金生活。没有监护人,我们就近和邻居商量作为监护人能随时关注他们的精神动态,办理残疾证为他们申请纳入五保,申请临时救济解决当下的困难。
常到贫困户家里看看,就跟看望自己的亲人一样。送一些油、米、肉等食物可以让他们缓解燃眉之急,谈谈心说说家常宣传扶贫好政策。“两不愁,三保障”是我们扶贫的目标,看着贫困户家里一步一步的脱离困境,我心里由衷的高兴。
通过这两户贫困户,能够见微知著的感受到更广阔的农村,许许多多向他们一样处于困境的人,我们应该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亲人。扶贫不仅仅是任务,我们去了解他们生活的困苦,帮他们度过难关;除此之外,还是和农民朋友们交流的绝好的机会,通过互相认识,互相了解,拉近彼此间的距离。我们常常说心连心,但如果没有踏足过农村的土地,没有亲眼看到过勤劳的身影,就不可能深刻地认识农民朋友,深刻地了解他们的精神力量。
扶贫的过程犹如人生的道路,困难何其之多,只要携带一颗坚持的心,荆棘遍布,也阻挡不了前行的脚步。(作者:杨帆 单位:夹河镇人民政府)